> 首页 > 魅力安徽
既是“好邻居” 又是“合伙人”

皖苏两省交界处,滁河蜿蜒流淌。滁河两岸的滁州市与江苏省南京等地,7年间上演了从“好邻居”到“合伙人”蝶变。随着产业协作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创新要素加速跨域流动,“1+1>2”的发展奇迹在滁河两岸持续上演。

“‘毗邻区’主打产业协同,建设南京产业的‘协作区’和‘承接地’。”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南谯片区投促局局长张汶华介绍,围绕“一体化”,南谯区与浦口区率先探索利益联结机制,合作成立开发公司,双方按照8∶2出资、7∶3收益分成。同时,按照“浦口推荐、联合招商、共同研判、产业协同”机制,在南谯区先行规划1000亩“飞地”,打造南浦合作产业园。如今,这片省界合作区域已形成“研发在浦口、生产在南谯”的协同创新链,2024年产值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80%以上。

沿滁河驱车20公里,记者来到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这片由南京市江北新区顶山街道与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共同组成的产业高地,同样上演着跨域协作的生动实践。

南京海天轨道车辆装备有限公司与安徽远嘉轨道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分别坐落于两省边界两侧,作为同一投资主体的“双子星”企业,通过分工合作模式,构建起高效协同的供应链体系。“这里既有南京的技术优势,又具备滁州的成本优势。”海天公司董事长刘海强介绍,正是这种协同效应,促使企业将生产基地从浦口迁至滁州汊河。

截至目前,宁滁省际毗邻区新型功能区已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4个,协议总投资达1069亿元,其中捷泰新能源、飞利浦空调、晶隆半导体等百亿元级项目3个,初步形成“龙头引领、配套协同、链式发展”的产业生态圈。日前,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正式启动安徽滁州浦口南谯经济开发区、安徽滁州顶山汊河经济开发区筹建工作,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李邦军 罗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