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育率持续下降让欧洲面临着严重的人口挑战。欧盟统计局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欧盟27个成员国的出生人数降至366.5万,是自1961年首次收集可比数据以来的最低值。这一数字比2022年的出生总数下降了5.5%,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年度降幅。
欧洲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迎来了700新生儿的生育高峰,此后,欧洲的生育率急速下降,欧洲也成为少子化问题的重灾区。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波兰、芬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生育率下跌的趋势最为明显,希腊每年死亡人数几乎是新生儿人数的两倍。
为了应对生育率下降问题,欧洲各国纷纷推出鼓励生育政策。希腊提供了现金补助和医疗津贴等真金白银的支持,政府为多子女家庭提供了个人所得税减免和房产税减免政策,并提供公共育儿服务减轻家庭负担。法国为生育家庭提供补贴、假期,还在儿童护理、妇女就业等方面提供帮助。德国提供生育补贴、带薪休假外,还扩大全日制日托班和小学,普及教育机构对儿童的全天照管。波兰为每个生育家庭提供一次性补贴,又推出“家庭500+计划”,为多子女家庭提供生活补贴。补贴力度最大的当属匈牙利,20世纪80年代以来,匈牙利推出了一系列刺激生育的补贴政策,补贴支出总额超过匈牙利国内生产总值的5%,是其国防支出的两倍多。
各国为提高生育率不惜血本,可收效甚微,越来越多欧盟国家加入“超低生育率”国家行列。少子化并非不可逆转,问题最严重韩国在过去一年出现9年来首次生育率正增长,引起全球关注。韩国用于鼓励生育的开支占GDP的1.3%,远不及匈牙利的投入力度,法国、瑞典、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福利开支也都占GDP的3%以上。欧洲鼓励生育花钱不少,但一些国家政策不够精准,要让生育鼓励政策更好地发挥效力,欧洲各国还需根据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变化,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扶助政策。欧洲各国在为生育家庭提供更好环境的同时,还需推动金融、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改革,为年轻人减轻负担,提升他们的生育意愿。
(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罗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