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危机半数华商盘店撤离
- 来源:法制晚报
- 发布日期:2012-06-03
- 浏览数:808
“注意!hondos 附近,有店抛售!”“替友转让中餐馆,好价格”“转让店铺和汽车”……最近,希腊华人社区论坛希中论坛上转让二手店铺和二手车的帖子越来越多。 华商:钱难赚了我们不得不盘店撤离
业绩减半留守华人开摆地摊 汪鹏说,雅典华人区现在基本告别了从前熙熙攘攘的繁荣景象,大多数店铺门庭冷清,许多商铺支撑不住关门歇业,以往日销售额近万欧元的商铺,如今能够勉强保本已算幸事,更多家底不够厚实的华商只能关门,另谋出路。 希腊华人华侨福建联合总会秘书长张祖銮说,华商生意上的落差可以从数字上直观地看出:批发市场的营业额达不到2010年的一半,有时候甚至只有1/3。危机前,希腊的华人零售店约有2000家,现在1/3的店铺都已关门。 张祖銮说,现在很多人还在观望等机会,如果希腊正式退出欧元区,重新使用以前的货币导致货币贬值,那对华商来说才是灭顶之灾。 希腊华人旅游业联合会会长张步仁告诉记者:“中国人吃苦耐劳,很多选择留守的希腊华商不做老板了,就去摆地摊,到当地餐厅工作,送外卖。” 他表示,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的两年多时间,政府大幅增加税收、减少福利,希腊民众购买力急剧下降,欧元应声受挫,一连串打击使希腊华商的生意每况愈下。 因为中国商品在当地的消费群体恰恰就是受冲击最大的中产阶层以下的民众,所以换言之,希腊的债务危机也是华商的生存危机。
逆向自救带着希腊货回国卖 张步仁告诉法晚记者,现在在希腊做买卖的华商有80%赔本,15%持平,5%盈利。其中盈利的人最早转向中国出口红酒、橄榄油、大理石、干果或者转到国内做房地产。 汪鹏介绍,十年来,希腊华商的经营模式基本固定在向希腊本土市场输入中国廉价产品的范围,这种依靠希腊民众消费力赚钱的经营模式在如今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已无法生存发展。此后反向思维开始出现在希腊华商的头脑中。 很早以前,希腊华侨华人总商会会长徐伟春就想到了反向贸易。徐伟春把反向贸易的目标盯在了希腊的大理石上,当时还看中了当地盛产的橄榄油。不过。最先启动的还是红酒。 “我们已经买断了希腊一家酒庄7年的红酒,成为它在中国地区的总代理。现在,温州、广州、北京、深圳、安徽、福建都已经在销售了。”徐伟春说。 部分留守希腊的华商通过这样的方式走出小商品贸易的模式,往更加高端和国际化的平台发展。这样的逆向贸易也是希腊华商积极自救的手段。 据希腊发展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希腊对中国的出口总额只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但今年对华出口已经增长50%以上。 |